迈步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8500万残疾人的磅礴力量,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加快推动残疾人小康进程,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各地各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从提升残疾人康复质量、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无障碍环境、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等多方面发力,残疾人事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对于29岁的陈子忠而言,这个夏天,过得充实而又愉悦。位于大厦一层的星巴克,听力一级残疾的陈子忠守在柜台前,热情而熟练地帮助顾客调配着咖啡,他自己也记不清,究竟做过了多少杯饮品。
“我的职位是值班主管,带班的时候比较多,如果做饮品的同事忙不过来,我也会帮忙做饮料。”陈子忠告诉记者,这个平台需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可以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不光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关键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在这里,他和每一位员工一样,拥有同等的机会,他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陈子忠的就业经历,只是千千万万奋发有为的残疾人的一个缩影。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让广大残疾人享受着均等及个性化的社会服务,助力每个残疾人扬帆远航。
“这十年来,残疾人事业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残疾人脱贫解困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基本生存得到极大改善;二是残疾人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精准康复让残疾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三是残疾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残疾人义务教育入学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得到夯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受让千万残疾人受益;五是残疾人社会参与氛围得到显著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环境更加友好。”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立雄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全面进入发展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及文化体育方面获得全面支持,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
首先,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兜底保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为了实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目标,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只有做好兜底保障,才能确保所有残疾人都如期脱贫。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同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残疾人时,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2016年12月,由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其中提到,“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
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当时残疾人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那时起,我国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着眼,将残疾人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着手,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其次,进一步加强了残疾人的权利本位意识。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代表时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强调,“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
党和政府将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作为“分内之事”。2015年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指出要“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连续制定和实施了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残疾人人权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都明确指出,要完善对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平等保障和特殊保护,并强调在后疫情时代,建立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确立了全方位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有效方案,包括:坚持生命健康至上,提升应急保障;关注现实困境,增强民生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个人发展;加强司法保护,兜底权利救济;开展法律赋能,实现社会公平……强调了对残疾人的平等保护与特别保障,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就在教师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西藏的特教老师索朗秋吉。2013年,毕业于特教专业的她却无用武之地,因为,那曲当地没有一家特教学校。如今,十年过去了,那曲已建成两家特教学校。同时,我国也已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融合教育发展格局。
第三,残疾人事业发展法制体系进一步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法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中,国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在法制轨道上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
如今,我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支持内容更加全面精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发展致力于精准。在康复方面,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为目标,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服务,推动实现残疾儿童康复“应救尽救”。仅2021年,就有36.3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850.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在生活保障方面,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则,通过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同时对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家庭给予重点救助。截至2021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达2733.1万。60.9万残疾人通过机构或居家等多种形式接受了托养服务。
在教育方面,与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制定实施三期特殊教育专项提升计划,以普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达2288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94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近92万特殊孩子实现了上学梦想。与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制定实施两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提高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以特教学校和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在就业方面,加强了不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残疾人的精准就业服务,在推动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发展辅助性就业,为残疾人增权赋能,提高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2021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881.6万人。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全国共出台了753个省、地、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759个地市、县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截至2021年,为84.1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在文化体育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举办残疾人文化周、“共享芬芳·共铸美好”巡演展览,实施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和健身周、特奥日、冰雪季等活动,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省、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26个、电视手语栏目291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1315个,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9315场次。在第16届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五届金牌数和奖牌数高居榜首。特别是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残奥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排名奖牌榜第一位,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政策密集,措施得当,落地有声。十年间,我国残疾人事业最终实现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就业帮扶迈出坚实步伐,残疾人的康复和教育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发展,8500万残疾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十年间,我国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少地按期脱贫,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间,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也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为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谋篇布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五年,更是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迈向高收入国家,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其中,残疾人同样是一个都不能少。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规划》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帮扶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全国广大残疾人将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规划》在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部分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其中,要拓宽残疾人特别是盲人在文化艺术、心理卫生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就业渠道。
据记者了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择业渠道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为残疾人就业也打开了全新渠道。不过,由于看不到实物,盲人直播,尤其是直播带货会受到一些影响,为此,参与直播带货的大部分都是肢体等方面的残疾人,直播带货一直是很多盲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领域。
一位倾向参与直播带货的盲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鼓励盲人参与互联网领域,无疑拓展了盲人的就业渠道。”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残疾人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就业质量不高以及残疾人平等权利仍未充分实现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时涉及残疾人的显性需要和隐性需要。
迈步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8500万残疾人的磅礴力量,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